-
國內出境游低價低質團的實質是什么?(圖文)
- 時間:2010-09-25 15:06:25 來源:愛旅行網 作者:traveler
“旅游產品設計缺陷明顯,只考慮低價競爭沒有在服務上突出優勢,沒有體現服務的價值”——我們認為國內旅游業目前的8大缺環之一。
現在每年的中國出境人次已經有幾千萬之多,其中有些人已經養成了每年出境旅游1次以上的習慣。相對國內旅游來說,大多數旅游者對國外環境不熟悉,特別是語言不通,因此出境旅中通過跟團旅行的方式目前是絕對的主要途徑。
出境旅游團在有些旅游經驗的消費者那里可以說是"愛恨交加"。說“愛”是因為旅行團可以包辦一切事宜,節約了消費者的時間和精力。說“恨”,是行程中太多的購物和自費環節,服務缺失,惡性低價競爭。表面看起來的低價團實際上花費不少,受氣不少。這些消費者角度看到的是旅游行業的表象,多年來隨著中國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出境旅市場的低價戰日益殘酷,投訴事件層出不窮,前一段香港黑導游阿珍事件則再次把低價戰的惡劣后果公開化了。
低價團的“創造者”無疑是旅行社,他們是低價團出籠的主導。做低價團在帳面上可能很少有贏利,但這些旅行社通過自費項目和購物環節則得到了暴利。這才是整個低價團這個怪胎能夠長期野蠻生長的核心問題。
旅行社通過低價團把本來應該由旅行社提供的服務項目降低到最少,消費者問到,也以價格低服務項目少來敷衍。所謂一切以錢為核心,而不是以人為核心。旅游業的產品是看不到的,消費者就是通過旅行社的服務來消費產品的。如今,旅行社一切向錢看,自然不會再花太多經歷來研究推廣適應消費者需求的新產品。
了解了低價團的行業潛規則,我們再看低價團的如下情況:
1 吃和住的低水平。盡量安排中餐,住在比較偏僻的酒店。
2 購物環節過多,每天都要進店。而店內的商品質次價高。載客現象普遍。去澳洲的購物團都會買所謂的羊毛毯或羊毛被子,價格都比正常價格貴很多.香港的購物團經常出現客人購物不達標,導游強迫購物的事情.阿珍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澳洲的很多地接社已經被購物店控制,如果走了這樣的團,不帶進店狂購是不可能的.
3 游覽時間安排不足,一些著名景點只看外觀而不進內部參觀。而積極推廣自費項目,賺取景點回扣。
4 低價團的產品差異性小,消費者可以發現常規低價產品基本上各個旅行社都一樣,沒特色,參觀的景點和店都一樣。
5 服務意識差。領隊和導游沒有提供給消費者足夠的旅游服務,而是滿足于最大程度的掙回扣。
我們看到,一些旅行社的產品以低價為核心,服務缺失,埋頭掙黑金。這樣的產品不可能讓消費者產生信任感。當然我們也看到本來不屬于旅游行業攜程等分銷商建立了正規化的服務體系,以客人需要為第一,建立起網絡服務的平臺。如今攜程等新型旅游企業已經在建立品牌上走到了前面。很多消費者盡管知道攜程等的產品比傳統旅游企業的貴,但他們還是要選擇,這是旅游企業的品牌和服務力量在市場上的初步體現。
旅行社的品牌塑造過程也就是不斷創造、提升自有產品的過程。以人為核心的產品與低價團的出發點不同,其流程也就根本不同了:從旅行者的立場設計產品、通過服務流程進行控、投效的游客信息反饋、在各方面反饋基礎上不斷升級產品、建立品牌和產品的運作規范,并且穩定執行。
低價團的種種讓很多消費者憤慨,而現實中這類低價團層出不窮,各個旅行社都在做。這說明中國的出境旅游市場(很大情況上國內旅游市場也如此)還很不成熟。我們知道一個成熟的市場需要有執法者、企業、消費者、第三方(媒體、研究機構)四個方面的參與者構成。
企業的作為是完全市場行為,有團就做,無可厚非。目前來看,旅行社是低價團的主導,而廣大的消費者則實際上成了低價團的幫兇。扭轉這一局面,取決于中國的消費者對旅游的觀念的改變。中國的旅游業是近20年才開始迅猛發展。特別是出境旅游對很多消費者還在意識上認為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他們形成了潛意識里盡量節約成本,而在實際過程中瘋狂采購異國商品和在異國的消費,做為對自己和家人的一種獎勵,有時候也是一種放縱。可見,這樣的心理絕不是我們理解的旅游心態。旅游的心態應該是平和和對異域文化的好奇,應該是對休閑生活的向往。而不是簡單的揮霍和浪費。
中國的旅游者人數眾多,目前已經有一批知識階層的旅游愛好者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但要消費者的自覺還是遠遠不夠的。媒體應該為消費者的旅游起到監督和信息服務的作用。遺憾的是,我們如今的很多媒體還沒有對旅游行業給予太多的關注。除了常規的旅游新聞發布、目的地景區介紹之外,對旅游消費者提供的旅游觀念和常識都很缺乏,也很少有長期的規劃。
作為旅游市場的管理者,旅游局在這個環節中是執法者,行業發展的推動者,角色特殊,其風向標的作用更大。我們希望旅游局能夠把市場中的其他主體——旅行社、消費者和媒體都結合起來,共同推動品質旅游,讓旅游市場更加健康發展.這四方是旅游行業發展的參與者,也是受益者。任何一方都將對整體行業升級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