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羅河,埃及的搖籃
- 時間:2010-08-05 17:16:57 來源:愛旅行網 作者:愛旅行網
穩定持久的尼羅河文明即古埃及文明,產生于約公元前3000年。埃及位于亞非大陸交界地區,在于蘇美爾人的貿易交往中,深受激勵,形成了富有自己特色的文明。
孕育了古埃及文明的尼羅河三角洲
尼羅河流域與兩河流域不同,它的西面是利比亞沙漠,東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亞沙漠和飛流直瀉的大瀑布,北面是三角洲地區沒有港灣的海岸。在這些自然屏障的懷抱中,古埃及人可以安全地棲息,無須遭受蠻族入侵所帶來的恐懼與苦難。
作為“尼羅河贈禮”的埃及,每年尼羅河水的泛濫,給河谷披上一層厚厚的淤泥,使河谷區土地極其肥沃, 莊稼可以一年三熟。據希臘多德記載:“那里的農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濫出來,流到田地上灌溉,灌溉后在退回河床,然后每個人把種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豬上去踏進這些種子,以后便只是等待收獲了。”在古代埃及,農業始終是最主要的社會經濟基礎。在如此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自然條件下,使古埃及的歷史比 較單純。從約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為止,共經歷了三十一個王朝。其間雖然經歷過內部動 亂和短暫的外族入侵,但總的來說政治狀況比較穩定。
古埃及的文字最初是一種單純象形文字,經過長期的演變,形成了由字母、音符和詞組組成的復合象形文字體系。今見古埃及及文字多刻于金字塔、方尖碑、廟宇墻壁和棺槨等一些神圣的地方。埃及盛產的一種植物—紙草,其莖干部切成薄的長條壓平曬干,可以用作書寫。這種紙草文書有少數流傳至今。
字母的出現,約在公元前2500年至前1500年間。把聲音變成字母這一巨大的進步,是古埃及人完成的。這些字母由埃及人傳給地中海東岸(今敘利亞境內)的腓尼基人。作為亞洲文化和歐洲文化中介的腓尼基人,把這些字母演變成真正的音標文字,傳到古希臘。這一字母系統,后經希臘人增補元音字母而進一步完備,形成希臘字母。希臘字母又經過一些改進后傳遍四方。字母是古埃及人留給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重大文化遺產。
古埃及對天文學和數學所作出的貢獻,足以和兩河文明相媲美。他們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太陽歷,把一年確定為365天。現在世界上通用的公歷,其淵源來自于此。古埃及人很早就采用了十進制記數法,他們仍然沒有“零”的概念。他們的算術主要是加減法,乘除法化成加減法做。埃及算術最具特色的是,已經初步掌握了分數的概念。在幾何學方面,埃及人已知道圓面積的計算方法,但卻沒有圓周率的概念。他們還能計算矩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以及立方體、箱體和柱體的體積。
埃及的醫學成就比美索不達米亞突出。埃及人制作的木乃伊(經過特殊處理的風干尸體),與他們的金字塔一樣,舉世聞名。制作木乃伊增長了埃及人的解剖知識,因而使他們的內外科相當發達。他們的醫術分工很細,據說每個醫生只治一種病。
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宗教。關心死亡,為來世(特別是國王的來世)作好物質準備,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個主要特征。古埃及的木乃伊和金字塔(墳墓),都與這種宗教信仰有關。埃及人崇拜太陽神,特別在法老政權強化以后,埃及興起了崇拜太陽神的一神運動。太陽神拉(Ra),后來又叫阿蒙(Ammon)-拉。是埃及的最高神,法老(國王)則被視為太陽神的化身。因此,法老始終被認為是神王,沒有神圣的法老與世俗的法老之區別。法老既然作為神王,其權力也就被神化,他的話就是法律,因而埃及也就沒有什么嚴密的法律制度。國家對經濟生活的絕對控制,也是埃及文明的顯著特征。
金字塔是埃及建筑藝術的典型代表,也是在國家控制下的埃及勞工最著名的集體勞動成果。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底座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狹窄,至于塔端成為尖頂,形似漢字的“金”字,故中文譯為金字塔。在歐洲各國語言里,通常稱之為“庇拉米斯”(如英文為pyramid),據說在古埃及文中,“庇拉米斯”是“高”的意思。 埃及境內現有金字塔七、八十座,最為人們所熟悉的是尼羅河下游西岸,吉薩一帶的金字塔,此地離埃及首都開羅只有十多公里。其中最大的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約公元前2590—公元前2568年在位)的金字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中唯一現存的古跡。
除金字塔之外,埃及的神廟、殿堂等建筑也頗為宏偉壯觀。相形之下,埃及的人物雕像顯得呆板冷漠,埃及的木乃伊文化令外人難以理解。總之,埃及文化的特點是神王合一,追求永恒,顯得比較單一、穩定而保守。相對而言,埃及百姓的生活平庸而滿足。與此相映的是,埃及工匠制造奢侈品的技術舉世公認。埃及人最早發明了美容品,發展了制造美容品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