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久久精品视频-日韩久草视频-日韩久草-国产成人短视频-国产成人调教视频在线观看

  • 一個英國地接的憤怒:旅游包車和導游服務已經被電商做爛了!

  • 時間:2016-01-08 12:50:14  來源:來自于網絡  作者:小艾

640.jpg


有很多做互聯網的人進入旅游業,但他們壓根兒就沒有從事過旅游行業。他們可能堅信技術可以改變一切,大數據攻無不克。之前筆者也曾跟數位投資經理聊過,他們居然對這些電商說的話深信不疑,我也在想他們是否被假象蒙蔽。

 

如果有一天去歐洲旅游,你設想的開頭是怎樣的?


來接機的人對目的地的歷史侃侃而談,細細講解各地風土人情,當地各族人民是否和睦共處等等。。。這聽起來是不是很美好?但我很遺憾地告訴你,這種體驗可能即將成為過去。

有些人可能覺得這是危言聳聽。國內內經常報導“某某風投追加了幾千萬金額于某某電商”——在資本寒冬的情況下,似乎也總有電商拿到風投融資。這樣看來,旅游前途一片光明,提供的服務也會越來越好。

但這是一種幻象。媒體們的報導,事實上只是國內電商和風投們的看法,并不能代表目的地供應商。而作為一個英國的目的地供應商,我寫下這篇文章,就是希望告訴大家真正的現實。

你們是做服務還是玩資本?


我們以英國為例。一直以來,英國包車和導游價格處于歐洲之最,其原因是英國游客比較少,同時英國的各大商場并沒有給導游提成的習慣。2014年,英國的中國游客在大約23萬人左右,而法國的中國游客則高達170萬。

大量的游客,促使巴黎各大商場提供高提成給導游,同時也在每年夏天吸引了大批周邊城市——如布魯塞爾等地——的中國導游涌入巴黎接團。有些導游拿著低價工資也愿意帶客人,就是頻頻往購物點跑,期待客人買幾件東西、他們就回本或大賺一筆。

但英國導游本身較少跑購物點。因為商場本來就不給提成,那自然每個導游都盡量用好一點的車——比如新的奔馳車,并加上優質的講解服務提升服務質量;或者有些導游自己屬于留學英國多年,素質很高,進而讓自己變得非常搶手。

在這個前提下,英國導游的素質和價格在歐洲可以算是偏高的。

然而中國旅游電商崛起以及隨之而來的價格戰,改變了一切。電商為了做大盤子,前期硬性的把價格壓得很低,其結果就是,倒逼整個行業退回十年前的價格。比如接機,在某些電商如“X包車”進入英國市場后,變得極度的爛。

這些電商把“英國接機”付給導游的價格,控制在50英鎊以下,這是非常離譜的。為什么呢?我們來算一筆賬。

開車進入倫敦市中心必須給11英鎊入城費,扣除以后只剩下39鎊的利潤;而司機去倫敦希斯羅機場一般都需要1小時,客人基本也都住在倫敦市中心,同時倫敦城里總是在堵車。

我們干一個接機的活基本需要4小時。如果不計算開去機場的那一個小時,也不計較飛機延誤,那基本也需要3小時才能完事。同時,抵達機場后必須停車、舉牌、接人,而停車費不是免費的。在機場等客人等個1小時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為移民局總是問話問得比較久。

萬一客人1小時后才出來,扣除停車費7英鎊后,利潤只剩下32英鎊。再刨掉汽油、保養、維修費等20英鎊左右,利潤只剩下區區的12英鎊。

于是,接機硬生生被擠壓成了英國的最低工資水平,甚至比這還要低。在英國,只有干最底層工作的人,比如服務員、廉價勞工等等,才會賺取最低工資。雪上加霜的是,如果接機時間卡在下午3點半,那意味著司機一天的時間就廢掉了。因為根本很難找另一個半天的活來替代。

低價電商慣用的伎倆,都是在網絡上搜索到司機或導游,然后一個個去邀請加盟。這其中有很多不靠譜的司機,他們也無從監管。很多司機在英國可能是黑戶,可能英語都不會講,也都加入了旅游電商。

筆者不時對此等事情有所耳聞。稍微理智的人也能想得出,靠譜導游的英語和素質都非常不錯,能去干一個相等于最低工資的小活嗎?他們去打工也比最低工資高得多。很自然的,這種地方肯定聚集了比較一般的司機或導游。

大量低價電商如“X包車”,“蜜X”,“唐XX”等等,已經憑此入市。我清楚他們的商業邏輯:實行低價策略、可以制造一個切入點拉客戶,形成一個高頻次的入口,讓大量的用戶來使用廉價服務。

用了低價服務以后,以后客人如果需要其他國家的接機,也會從這個入口再次進入,從而增加客戶粘性。除此之外,這也能讓所有的導游看到他們那里很多活,而拼命往他們那里靠攏。

只要產生足夠的營業額,電商能夠拿業績說事、繼續圈投資人的錢。但當他們做大以后,對導游也說話也變得非常不客氣。久而久之,這個就變成了一個資本游戲,而不是服務行業了。

壓榨只會讓專業司機、導游走開

有很多做互聯網的人進入旅游業,但他們壓根兒就沒有從事過旅游行業。

他們可能堅信技術可以改變一切,大數據攻無不克。之前筆者也曾跟數位投資經理聊過,他們居然對這些電商說的話深信不疑,我也在想他們是否被假象蒙蔽。

因為在這種商業模式下,服務的質量已變成童話故事。

以上所說的只是其中一個例子,當然還有一系列的例子:比如有些電商接團,讓導游出城過夜卻不給住宿津貼,導致整個產業鏈被嚴重破壞掉等等。點到即止,不再多加探討。

很多電商都是以中國思路來做事:他們只知道低價、壓價、利潤最大化,而完全忽視了先進國家的稅務、制度、生活費等等。英國附加稅和所得稅什么的,他們有考慮嗎?他們只覺得給你帶來活兒就對得起你了。

極度的壓迫一定會產生抵觸情緒。英國導游協會在兩個月前,發出公函將其中一家把導游價格壓得很兇的電商“8XXX”給封殺了。大家也期待,更多擾亂市場秩序的電商被歐洲各大導游協會封殺。

筆者絕對不是在反對電商。對于電商的存在,歐洲從業者其實是非常期待的,只要電商能把線上與線下的資源整合,讓所有導游和電商共贏,肯定是一件美好的事。然而,華人導游在歐洲是少數團體,壓榨弱勢群體而得來的勝利,我只能說勝之不武。

你有替國外的中國人著想嗎?我只能說,如果有一天,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做中國人生意,都被這么搞,歐洲國家肯定會出臺各種新法令,來禁止這種危害當地居民的反傾銷營業模式。只是現在的歐洲華人實在太少,當地政府并還未推出此等措施而已。

歐洲旅游本身是件很高雅的事,并不需要廉價。帶有惡意的操作會導致短期之內旅游行業產能過剩,這事有多難搞,也不用我多說。這就是為何歐洲國家、香港、澳門等地方禁止大賣場,保護小商戶的其中一個原因。

其實,中文司機為出游在外的中國游客提供了溫馨的體驗、同時解除了語言不通的窘境,我相信客人肯定愿意多給費用,電商因而撥出多一些錢給司機也是應該的。

而壓榨,只能讓專業的司機兼導游們遠離電商,從而吸引了大批九流的司機入駐電商,讓旅歐的游客永遠享受不到優質的服務。

有使用過優步等軟件的人,肯定感同身受:如果單純是想從甲地到乙地,那是完全沒問題。但在趕時間或趕飛機的時候,不熟練的優步專車司機慢悠悠地開,有時候還得找路,你急也沒有用。

人在外國旅游,需要的是熟練的司機兼導游,也需要人講解風土人情。當你發現司機路況不熟,甚至連普通講解都做不了的時候,你就會后悔付了那么多的錢,卻得到這般的服務。

專業地接有存在的價值

電商最終的目的是減少中間鏈條,最好是他們直接對接當地導游,實現利益最大化。因此現階段他們逐步擊破當地地接,然后面對直客,把生意接到手以后,發給當地導游。

但是中間有一個問題,就是電商的銷售團隊們很多都沒有留英的經驗,即使他跟客人直接對接,也給不到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案。

很多時候客人問他們,他們就去問導游、然后再給客人回復。中間誤傳的信息肯定很多。就諳熟程度來說,對比英國當地地接就更大大不如。

更嚴峻的問題是,旺季時刻所有導游都在團上,請問電商的銷售團隊應該問誰?無人可詢問的情況,肯定給客人的信息也敷衍了事,最后產生各種問題。

旺季時期,歐洲好導游隨便自己接團的價格,都比電商給的價格高,誰都不會跟電商干活,我很懷疑他們上哪兒找好導游。2015年夏天,就有好幾家電商最后時刻加價補貼,讓一些導游帶團,因為實在是找不到人了。

偶爾有突發狀況,比如客人不滿意司機要求換人,或無良導游突然脫團不帶了,電商也很難遙控處理突發事件,因此,當地地接社的作用才能顯現出來。例子多如牛毛,不勝枚舉。

筆者認為,高質量的服務能力源于多年的累積,必須由在國外生活多年,或者長期經過外國的文化熏陶的人來執行,而非國內的普通銷售團隊可比。

英國地接也有著地利、人和的優勢。他們知道誰開車的技術比較好,哪個導游比較靠譜,誰擁有最新的奔馳,哪家米其林餐廳比較好等等。

如果電商對接的是當地地接而不是導游,得到的資訊肯定會更全面,安排的團也會更靠譜,客人相對來說得到的服務也比較優質。

試想想看,每當電商一要車,就先排一臺比較新的奔馳車給客人,而客人開始只預想說有奔馳車就夠了,但沒想到是最新款的車。這是一個加分的環節,用戶體驗也因此而提升,何樂而不為。

地接社是干不掉的

2015年12月初網絡流傳了一封“干掉地接社,共享全球華人司機兼導游”的文章,激起千層浪。該公司領導也另外寫了一封“真相只有一個”的文章出來辟謠,說根本沒有這樣的事,并施加壓力讓媒體重新改了新標題。

內容大約是:他們家與地接社的關系一直是合作雙贏的模式,如鳥之兩翼。話說的相當好聽,筆者看了只能呵呵。

試想想,上面的接機例子寫得很清楚,電商已經把市場倒逼成導游領取最低工資的市場,哪里還有地接社盈利的空間?

這篇文章標題開始寫得的確沒錯,筆者問了好幾個英國、德國等目的地供應商朋友,他們也說,和地接社的良好合作是赤裸裸的謊言,要干掉地接社眾人皆知,只有國內的人不知道。

與其天天想著如何干掉地接社,倒不如學會和平共處,持續保留這個模式:直客聯系電商-電商交給目的地供應商-目的地供應商安排現有最好的導游給電商。這樣就能確保質量,而不影響直客的利益。

上面已經說得很清楚,看似產業鏈上層層剝削,但實際上卻是大家各司其職,以提供最好的服務給客人。

來英國或歐洲的游客也不差那一些錢,如果為了降低成本,把利潤都抓在電商自己手上,而妄想改變地接社與國內旅行社多年的合作模式,絕對是本末倒置。消費者得知真相,也不會同意的。

電商話語權太大不是件好事,現階段已有些電商仗著融資金額大,財大氣粗,而對導游不太客氣,以后肯定會更加強勢。筆者認為,分工才能達致雙贏,而不重蹈“某寶”電商平臺的覆轍,制造了大量次品、假貨充斥市場的現象。

我相信,提供優質的服務,擁有一個完美的旅途,肯定是消費者、導游、電商們共同最求的最終目標。

網友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愛旅行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