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助游辦理申根簽證的注意事項(圖文)
- 時間:2011-08-04 15:38:18 來源:愛旅行網 作者:cobain
新京報采訪全文:
申根簽要懂簽證官的邏輯
騎自行車穿越歐洲,或者搭車去柏林看女朋友,這些無疑都是非常浪漫的旅程,而資深驢友們也會非常詳細地告訴你各種漫游歐洲的攻略??上В趯崿F這些宏偉的自由行計劃之前,你要先拿到一個旅游申根簽證。有時已經做好了旅行的各項準備,等來的拒簽卻將旅行化為泡影。
了解簽證官的邏輯
申根簽證不像英國、加拿大簽證那樣可以收到拒簽信,取護照時又見不到簽證官,因此拒簽理由成為永遠的秘密。
愛旅行網簽證顧問劉建民說,依據簽證官的判斷邏輯基本可以推斷出拒簽原因:出境目的、簽證類型、目的地國家、支撐旅行費用等相關問題要十分明確,否則簽證官會因覺得出境目的可疑而拒簽。”
給我一個理由
核實申請人的資料很重要,包括在職證明、銀行對賬單、酒店與機票訂單等,最忌諱提供一些虛假信息,最后是確認歸國理由。
“未婚、年輕或者無固定職業等因素都屬于不利于歸國理由的確認。” 不過,只要材料中理由充足,即使存在不利因素,同樣可以獲得申根簽。
一周前,劉建民幫一個剛辭職不久的人成功申請了申根簽。“他的材料中有原單位的離職證明,以及新offer的通知信,同時向簽證官如實說明自己想借職業空檔期去旅行的想法,獲簽就沒什么問題。”
執新護照的申請者被拒率較高,因此更要理由真實可信,“比如想獲得法國申根簽,就應該有充足的理由,比如說最近看了一部法國電影,覺得法國南部很美,于是萌生了去那里旅行的愿望。
此外,面簽時最好不要提自己順便出差或者探親,“簽證官就會覺得你應該簽商務簽、探親簽,因此以申請類別有誤而直接拒簽。”
誠信最重要
按照申根簽的規定,原則上應該向主要目的地國家(停留時間最久),或者入境的第一個申根國家申請簽證。但在實際操作中并不嚴格,有不少人會把行程中包含的難度相對較小的國家作為申簽國。
如果已經成功簽過申根簽證,下次申請申根簽時就容易多了。“申根國家都會講究信用,既然覺得你上次能夠按期歸國,這次就不會有什么風險,若要滯留過一次就會產生信任危機。”
■ 專家指導
政策調整改變簽證難易程度
●劉建民,愛旅行網簽證顧問
記:在提交申請材料時,酒店預訂、機票預訂、財產證明、行程安排等該如何準備?
劉:酒店訂單、機票訂單都可以通過預訂網站獲得。比如預訂酒店,可以在booking網站上選擇取消不收費的酒店,發郵件預訂。資產證明目前最看重的是申請者的工資卡對賬單,有近6個月的銀行交易明細,能夠證明有穩定的收入。若還有存款單、房車產證明就很充分了。行程安排同樣不可馬虎對待,安排要合理,比如申請20天的法國簽證,20天只停留在巴黎就不可信,全部是工業城市的話,使館也會懷疑申請人的簽證目的。
記:有人安排了先到意大利,再到愛爾蘭,最后到挪威旅行的行程,要想拿到多次入境申根簽證是否必須先要有第三國的簽證才行?
答:這種情況同時申請簽證肯定不行,必須要有先后順序。由于申根簽與非申根簽的國家之間在簽證上也有難度差異,最好是先申請相對容易的,再去申請更難的。這樣后面的國家看到前面國家已成功獲簽,對申請者的信任度相應提高。否則難的一開始被拒,再去申請簡單就沒有意義了。在上面這個案例中,由于愛爾蘭的簽證難度比申根的更大,所以要是我,就會先去申請申根簽,再去申請愛爾蘭的簽證。
記:如果申根簽被拒,是否有補救的措施?
劉:萬一拒簽了可以申訴,前提是很清楚自己被拒簽的理由,并能補充很有力的證據。因為申訴成功的幾率很小,而且由于未婚或者年齡太小被拒,再怎么申訴也沒用。通常我們建議申請人補充申請資料后再次遞交。
記:據說申根各國簽證的難易程度并不相同,比如說法國難,意大利、希臘相對容易。是否可選其中最容易獲簽的國家?
劉:難易程度其實是相對的,因為各個國家的簽證政策也在隨時調整,比如今年意大利就調整了至少4次簽證政策,西班牙調整了至少2次,法國2次,這些政策的調整都會讓申請人感受到簽證的難易程度。不過由于簽證過程本來是簽證官的人為判斷,一段時期里會出現大量拒簽的某個國家。比如從四月到現在,上海的法國簽拒簽較多,可以選擇意大利;北京最近的法國、意大利申根簽都是比較穩定的。通常我們建議大家選擇那些流程相對穩定、申請人數多的國家,如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
■ 旅游局發言
簽證材料要真實有效
●郭鯤,德國旅游局北京辦事處
使館的統計數量顯示,德國申根簽的拒簽率為3%左右。拒簽的主要原因,一個是申請材料準備不齊全,另一個是德國并非行程中的旅游目的地。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按申根簽的規定,提交齊全的材料。比如行程安排,機票與酒店的訂單,必須認真準備。二是要做好提前預約,旅游旺季的預約等待時間一般是兩個月左右。三是材料要真實有效,否則簽證官一旦發現有可疑的地方,就會造成拒簽。
在面試的過程中,申請者應該對旅行目的、行程安排十分清楚。如果有邀請方的,還要說明邀請方的情況或出示邀請函。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馬青春
-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