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博物院 解讀人文山西的鑰匙(圖文)
- 時間:2011-07-04 09:22:32 來源:愛旅行網(wǎng) 作者:traveler
在大陸,目前只有兩個省級的博物場館成為院,山西就是一個。為什么這樣稱呼呢?我們早就聽說,目前大陸絕大部分的古代木建筑都在山西,我們也知道華夏的歷史源頭之一就在山西南部。5000年歷史的積淀就是山西博物院館藏的底氣。因此,我來到太原的第一個目的地就是山西博物院。
其實自上世紀(jì)以來幾十年間,山西博物院的前身山西博物館一直是借用原來文廟的位置。幾年前,嶄新的山西博物院才在汾河西岸建成。20多萬件展品得以全新示人。而在汾河西的展館地址也十分好找。山西博物院占地168畝,建筑面積5.12萬平方米,從迎澤橋或漪汾橋西行很容易看到。博物院主門坐西朝東,東廣場兩行迎賓石柱,拾階而上,一個一萬余平方米的寬闊平上中間是如斗似鼎的博物院主館。走進(jìn)圓形大廳,從地面到采光頂33.9米高的八角狀逐漸向上收攏,原來這是以應(yīng)縣木塔為寓意的造型
主館內(nèi)設(shè)有12個展廳,展廳的面積一萬平方米。山西博物院的12個展廳,從2層開始依次向上到4層,是以晉魂為主題的“文明搖籃”、“夏商蹤跡”、“晉國霸業(yè)”、“佛風(fēng)遺韻”、“民族熔爐”、“戲曲故鄉(xiāng)”、“明清晉商”這7個歷史專題陳列和“翰墨丹青”、“瓷苑藝葩”、“方圓世界”、“山川精英”、“土木華章”這5個藝術(shù)專題陳列組成,不知道在哪個個展廳里,你就會被某件珍貴文物吸引住,邁不開步。在每個展廳里都有急具藝術(shù)價值和歷史價值的文物。
比較著名的展品:
“文明搖籃”展廳的芮城縣西侯渡遺址出土的約180萬年前的“凹刃刮削器”、襄汾縣丁村遺址出土的約12萬年前的10歲左右的兒童“牙齒化石”、陽高縣許家窯遺址出土的約10萬年前的“石球”,還有新石器時代的“陶壺”、“玉神面”、“彩陶罐”等等。
“夏商蹤跡”和“晉國霸業(yè)”展廳的青銅器琳瑯滿目,有多件都是國寶。石樓縣出土的商代“龍形觥”、靈石縣旌公村出土的商代的“獸形觥”、“雷紋提梁卣”,西周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出土的“晉侯壺”、“獸目交連紋壺”,以及“鳥尊”、“兔尊”、“豬尊”等、春秋時期晉文侯墓出土的大小各8件套“編鐘”和趙卿墓出土的一組19件套“編”,太原市金勝村趙卿墓出土的7件套“附耳牛頭螭紋蹄足升鼎”、侯馬市上馬墓地出土的“蟠龍紋方壺”等。其中西周晉候墓地出土的鳥尊因為器型罕見優(yōu)美,號稱是博物院的鎮(zhèn)院之寶。實際上如果真正走進(jìn)博物院的參觀者都會有自己記憶最深刻的展品。
在“佛風(fēng)遺韻”展廳里有交城縣白云寺征集的唐代“釋迦坐像”、長治縣南王村征集的唐代“彩繪彌勒像龕”,有抗日時期八路軍在洪洞廣勝寺僧人的配合下,得以保存至今的“趙城經(jīng)藏”、還有北周“釋迦立像”、北齊觀音菩薩5尊像等。在這個展廳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仿制的石窟造型中安排了諸多石刻造像,再加上游人不多,我一個人徜徉其間,仿佛瞬間回歸到1700年前中世紀(jì)的佛國世界。而那尊號稱東方維納斯的唐代菩薩立像是必不可錯過的。這展廳最后的明清部分有一尊明代菩薩像保存完好,個人認(rèn)為也很值得觀賞。“民族熔爐”展廳里有太原市王家峰村徐顯秀墓出土的“彩繪石雕墓門”和“黃綠釉帶蓋罐”、“釉瓷燈”,別具特色的有襄汾縣吳興莊村出土的西漢時期的“雁魚銅燈”,榆社縣出土的北魏神龜年間的“方興石棺”,朔州市出土的西漢年間的“高奴廟鈁”,右玉縣大川村出土的“胡傅溫酒樽”等。而婁睿墓壁畫和虞弘墓的漢白玉石槨都是舉世罕見的精品,在讀研究生的時候我還只是在考古報告里了解到其珍貴。可以說這山西的歷史演進(jìn)。
“戲曲故鄉(xiāng)”展廳里看到稷山縣馬村出土的人物傳神的金代“二十四孝”陶塑珍品,還有獨具藝術(shù)典范的完整的金代晚期磚雕墓。這一展廳的展品以山西南部出土的各戲曲和舞蹈磚雕為主。實物驗證了宋元戲曲的興盛重鎮(zhèn)就在山西晉南。
到明清晉商展廳,歷史主題7大展廳結(jié)束。有趣的是我在北京四惠看到的晉商博物館的陳列順序,乃至展廳第一部分的布局竟然與山西博物院這個展廳完全一樣。想必是北京的那個參考了山西博物院的展示。
在接著的5個專題展廳里相對集中了主要的主題院藏文物,也是大有看頭。
在“翰墨丹青”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元代畫家王淵的“桃竹錦雞圖”,還有明代的“雪景山水畫”、“溪橋釣艇圖”、“松亭飛瀑圖”、“蘭亭修禊圖”等,清代的“曉煙宿雨圖”、“林亭春曉圖”、“水仙雙魚圖”也盡收眼底。收藏明徐渭的草書“詠月詞”、董其昌的楷書“千字文”,還有清初山西著名書法家傅山的草書、行書真跡、清代于成龍、陳廷敬等名臣手跡。在如今盛世收藏的熱潮中,這里的任何一件藏品都應(yīng)是價值連城。
“瓷苑藝葩”展廳分為質(zhì)樸的北方窯瓷器和絢麗多彩的彩瓷兩個部分。其中精品如汾陽市北關(guān)村梅淵墓出土的隋代“青釉印花高足盤”,朔州市出土的唐代“絞胎瓷枕”,太原市小井峪村出土的北朝“青綠釉龍柄雞首壺”,明確紀(jì)年的明代標(biāo)準(zhǔn)器“青花三足筒爐”,元代的“青花纏枝牡丹紋罐”,以及明清時期的諸多彩瓷等等。
“方圓世界”展廳里是歷代貨幣,其中戰(zhàn)國時期韓國、趙國和魏國的貨幣最有山西特色。重要展品如商代晚期“海貝”、“銅貝”,西周時的“原始布”,戰(zhàn)國時期的“尖足布”、“方足布”、“刀幣”、“三孔布”,其中方足布和三孔布是孤品。唐代“開元通寶”,明代“通行寶鈔”及清代的各種銅幣。
“山川精英”展廳的名字最初讓我以為是山西歷代名人事跡回顧展覽,可一看才知道原來是玉器展廳,建議是否可以改為一個更加直觀些的名字。當(dāng)然進(jìn)去依然是讓人大飽眼福的。展廳里分為禮儀器、配飾器、喪葬器、陳設(shè)器和生活用器5個部分。精品如新石器時代的玉禮器“玉璧”和“玉琮”;商代“玉戈”、“玉鷹”,西周時期晉侯墓地出土的裝飾器“玉人”、“玉項飾”、“玉璜”、“玉螳螂”;春秋時期的禮儀器“玉圭”、“玉璋”;唐代的裝飾器“花鳥紋玉梳背”;明清時期的陳設(shè)器“青玉描金花瓣碗”,“白玉嵌寶石描金碗”、“青玉龍紋寶月瓶”等。在展廳中心還精心制作了晉候8號墓棺的復(fù)原模型,讓很多觀眾得以了解墓葬出土?xí)r候的情景。
山西現(xiàn)存的自唐代以來的古建筑18000多座,居全國之首,為反映這一主題,“土木華章”展廳除了陳列自唐代以來的古建筑復(fù)原模型外,還展出了依附于古建筑之上的琉璃藝術(shù)品,如運城侯村出土的西漢時期燒制的“綠釉陶樓”,元代的“琉璃鴟(chi)吻”和明代的“琉璃樓閣”等。在這一展廳,佛光寺東大殿、南禪寺、應(yīng)縣木塔等著名建筑模型都在其中。而在展廳中還把眾多寺院中的壁畫復(fù)制品銜接在一個區(qū)域內(nèi),讓人無不遐接。而寺院彩塑部分則也集中了山西寺院中的精華。走在兩側(cè)都是壁畫仿品的通道里,盡管只有幾十米,那種濃濃的人文氛圍還是可以很容易感覺到的。再加上背景音樂的配合。觀者很容易沉醉其中。但讓我沒想到的是在接下來參觀的煤炭博物館里還包含有一層精美的壁畫博物館。在以后的走訪中,我還在不斷的發(fā)現(xiàn)更多的石刻,造像,貨幣散落在山西不同的角落里。而我們在山西博物院看到的或許只是精華的一個部分而已。
文物大省山西的部分精華就在嶄新的博物院里展廳里無聲敘述著過往的燦爛和輝煌。而我以極快的速度走完回到1層的時候發(fā)現(xiàn)還有一個交流展廳中正在展覽馬王堆出土的精美展品。這時距離閉館時間只有不到半個小時了。辛追夫人尸體和諸多輕薄的紗制品讓我們難以相信2000年的工藝,而那眾多的隨葬品和大紅棺槨上的精美圖案在燈光下更是美的讓人心醉。閉館時間到了,我是被清場的最后一位。不過,山西博物院是免費參觀的,如果有時間有興趣可以隨時前往。只需要帶上你的身份證。而我來到的這個下午,所見只有一個大學(xué)學(xué)生團(tuán)隊參觀其他就是寥幾個散客。一般的旅行社行程好像很少安排這里。
如果要了解人文山西,我想先去山西博物院是最便捷的地方,也是去山西各地旅行的起點。
山西博物院 每周一 臘月三十 大年初一閉館
開放時間上午9點到下午5點(下午4點停止入館)
地址:太原濱河西路北段13號
電話:0351-8789188
網(wǎng)站:www.shanximuseu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