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瀾亭 追憶仙臺逝去的美好(圖文)
- 時間:2011-03-16 10:19:14 來源:網絡 作者:愛旅行網
觀瀾亭
在松島博物館的毗鄰,是位于月見崎頂端的觀瀾亭,很值得駐足。 觀瀾亭本是伊達政宗在文祿年間,從豐臣秀吉手中受領的伏見桃山城茶室,后來二代藩主忠宗原封不動自江戶遷移到此地,改為納涼、賞月之用,觀瀾亭之名則為五代藩主吉村公命名。
觀瀾亭之“觀瀾”二字,未知是否取自《孟子.盡心篇》: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既是當年藩主納涼和觀月之亭,面對松島灣,漣漪起伏,自是有瀾可觀。如今觀瀾,花三百丹便有抹茶接待。
抹茶源于唐宋時浙江馀杭徑山寺盛行圍座品茶研討佛經,稱為茶宴,所用茶葉是蒸碾焙干研末,即今日的抹茶。當時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國習取中國文化,佛教高僧榮西禪師到徑山寺研究佛學,回國后將徑山寺茶宴和抹茶制法傳至日本。如今的日本茶道,著重修心養性,學習禮法,其特有砌茶和飲茶規矩,使用的茶葉以抹茶為上品。 仙臺對我來說,抹茶似是綠茶的茶精,是綠茶的expresso,入口提神之極。 喝茶之馀,細看觀瀾亭,當年為接待藩主及其賓客,設有兩間御座房,簡素明快,極富桃山建筑藝術特點。房內見到金箔彩色鳳凰的屏風,非常美觀,而在光滑的大門上,繪上林木花卉和溪流的彩圖,是著名畫家狩野山樂的遺作。彩圖上有橫匾寫了雨奇晴好四字,是出自吉村公的墨跡。毫無疑問,這是典出蘇東坡的詩: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是日本人向慕中國文化的證據之一。除了雨奇晴好,我又想起了謝覺哉的一首《游西湖小詩》:湖光樹影草如茵,游艇徐行趁晚明。立處恰如望處好,始知身在畫圖中。這首詩用來比喻觀瀾亭的周遭景色,更為貼切。
網上報道不斷,仙臺還在經歷著一次次的地震、余震。我們祈禱,希望一切恢復平靜,讓地震停止,讓海嘯不要再咆哮,讓大自然平息...真的只為尊重生命,祈禱平安!祈禱震后新生的仙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