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土旅行社能否守住出境游市場關鍵在于整合資源
- 時間:2010-09-09 16:29:25 來源:網絡 作者:愛旅行網
本土旅行社能否守住市場關鍵在于整合資源
NicolasBerbigier認為,即便是外資旅行社放開,短時間內也不會影響目前的出境游市場格局,因為外資旅行社了解中國的出境游市場需要時間,而且問題關鍵在于中國國內的大旅行社也會采取策略,把自己下屬小的松散的旅行社資源進行整合管理,應對外資旅行社的挑戰。即便是外資旅行社有了出境游經營權,也不會占據市場的半壁江山。
部分本土旅行社坦言,在出境游方面,對于境外景點、文化的包裝上,外資旅行社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營銷、宣傳上也具有品牌優勢,這都將對處在高速發展階段的出境游市場帶來影響。外資旅行社一旦進入中國出境游市場,必將爭奪客源。但從另一方面看,目前國內出境游的經營確實還有待規范。如去年就出現了國內旅行社為爭奪出境游客源而惡性降價的事件,這不僅擾亂了正常市場秩序,還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外資旅行社在此能夠做出榜樣,凈化出境游市場。
中國國際旅行社相關負責人認為,目前來說做好自己的業務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自己的綜合競爭能力提高,才可以應對任何變化。
市場反饋要過中國消費者的信任關
在記者對50位消費者的網絡調查中,60%的消費者表示在選擇出境游產品時不會針對外資品牌,而更看重品牌和信譽;20%的消費者認為外資旅行社設計開發的線路產品更有吸引力;20%的消費者擔心在境外發生事故或涉及保險賠付等問題時,外資旅行社是否能夠嚴格按照中國法律標準來執行。
北京北奧國際旅行社美日操作中心總經理楊越華同時還擔任日本東瀛假日旅行株式會社駐中國總部代表,其北京代表處于2002年進駐中國。她認為,外資旅行社如果要在中國出境游上有所作為,首先就要確立適合國內的經驗模式,聘用專業的國內旅游人才,幫助其設計適合中國消費人群的旅游產品,并能運用境外的各方資源推出更多層次分明的深度游線路,讓國人更能游覽到目的地市場的精髓所在,玩得更加深入細致,享受其中。其次在開拓客源市場方面需要適度投入,輔以不同的銷售手段,運用先進的管理經驗,做到更多的市場占有率。
中國旅游研究院產業所負責人李仲廣,針對中國出境游業務逐步向外資旅行社開放,外資旅行社應如何應對好的問題,提出了他的看法。
李仲廣認為,外資旅游企業應通過以下兩方面做好準備:戰略、戰術。戰略方面應做到以下方面的改進,首先,企業應關注中國的市場及政策,為自己的決策打下基礎;其次,發展方式要改變,要符合從入境到出境的轉變;最后,要從做專業市場逐步向做大眾市場轉型,如果沒有大眾化,就形不成大流量,發展也就沒有基礎;四,改變目前的“潛水”狀態,打造自己的品牌。
出境游產品進入研發階段
中國旅游研究院國際所博士馬儀亮表示,中國旅游企業粗放型的發展思路顯然有悖于市場需求。雖然2010年中國出境旅游人數將超過5400萬人次,但對于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來說這只是冰山一角。隨著經濟的發展,將會有更多人把意念化的旅游需要轉變為現實旅游需求。中國也由賣方市場逐漸轉變為買方市場,需要規模化的采購平臺來支撐。目前國內的出境組團社有1069家,成團率為25%,每家旅行社年獲利可達百萬元。但國內企業還需要更多、更好地關注游客多樣化的旅游需求,從目前的粗放型發展向集約型發展轉變。
同樣,目前本土旅行社操作出境游線路依然采取粗放型的操作模式。中青旅在京某門市店的工作人員直言,目前多數出境游線路都是多家旅行社收客之后拼給批發商來操作,因為很少有旅行社自己開發境外產品。例如俄羅斯線路,目前知名的批發商只有“俄之旅”一家,某些大旅行社的團隊都是交給此批發商操作。這種粗放型的操作模式必須要改變。
中國旅游研究院副院長戴斌則認為,目前國內出境旅游進入了研發階段,有旅行社已嘗試開發境外深度游、游輪游等高品質產品,且收效不錯。這正是中國旅游企業向集約型發展的標志。
需防止壟斷價格出現
楊越華認為,外資旅行社的優勢還在于采購方面,由于在境外具有地域、人脈優勢,其能夠在酒店、餐飲、旅游巴士、導游等方面以較低廉的價格獲得較高質量的供應。同時外資旅行社的網絡營銷推廣能力強于本土旅行社。但本土旅行社沒有必要過度慌亂。有坐擁本土之力,本土旅行社的經營者更了解中國各層次游客的消費需求及文化水平,其設計的線路更易被國人接受。
中廣國際旅行社美加部經理馬燕表示,由于外資旅行社在其本國有強大的采購能力,所以政策一旦放開,一般外資旅行社都會經營中國游客前往其本國的旅游業務。由于地接方面的強勢,擔心形成某一兩家外資社獨攬某地游的局勢而影響整體價格。因此,還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對出境游市場價格進行監管,防止壟斷市場價格的行為發生。(記者師興實習記者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