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林畫廊品酒會:葡萄酒與當代藝術的浪漫之約(圖文)
- 時間:2010-08-10 10:32:44 來源:德國魅力城市聯盟 作者:
2010年9月5日,柏林將迎來極為特別的文化亮點。屆時,來自德國200多家屢獲大獎的頂級葡萄酒莊將聯合舉辦品酒會。活動地點為柏林市遴選而出的70多家藝館畫廊。參觀者將有機會領略藝術與葡萄酒的激情相遇,體驗視覺與味覺的盛宴。
在柏林70多家一流內畫廊內品嘗葡萄美酒
首屆匯集所有極品葡萄酒莊的品酒盛會
2010年9月5日,德國擁有VDP頭銜的葡萄酒莊云集柏林,在市內70多家國際一流畫廊內舉辦別具一格的品酒盛會,以慶祝該德國極品葡萄酒協會(VDP)成立100周年。這樣規模浩大的盛會在VDP歷史上尚無先例,協會旗下所有195家會員酒莊將匯聚一堂,向公眾展示各自釀制的精品葡萄美酒,以及葡萄酒文化與“當代藝術”的密切聯系。
此次活動中,葡萄酒與藝術扮演了同樣重要的角色。每一位參觀者既可以親自去了解多姿多彩的藝術與葡萄酒文化,也可以在藝術向導與侍酒師的陪同下參加主辦方精心安排的200多個導覽項目,在專業人士的引領下走進藝術與葡萄酒的美妙世界。
從中午12時至下午6時,參觀者可以乘坐專為該次活動而投入使用的專用公交巴士,在各大畫廊之間穿梭游覽。另一個附設的魅力景點是博物館至老國家畫廊前的柱廊館。游客們在這里可以全面而系統地了解整個活動的詳細信息,并且參加綜合游覽。本屆活動的許多合作伙伴都在這一中心聚集地設立展臺,周圍還提供自行車乃至黃包車,供游客乘坐踏上暢游葡萄酒與藝術世界的奇幻之旅。VDP葡萄酒&藝術活動將取代往年在波茨坦廣場上舉辦的葡萄酒展銷會。
柏林執行市長克勞斯·沃厄萊特(Klaus Wowereit)說:“我很高興德國200個最好的葡萄酒廠能選擇柏林慶祝他們的100周年紀念日。我為柏林市民以及當地游客感到慶幸,我們的文化旅游項目因此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充實與豐富”。
“藝術與葡萄酒對我而言是一個非常美妙的組合。在創造這兩種作品時,人們都可以將自身的個性通過作品達出來。杰出的葡萄酒如同一件偉大的藝術品一樣給人們深刻啟示,僅僅走馬觀花是無法體會其中的精妙處,這兩者都需要人們用心去細細品味,才能享受到其中的精髓。”A.Christmann酒莊總經理兼VDP輪執主席施泰芬·克里斯特曼(Steffen Christmann)針對這次創造性的合作如是評述。
雷曼畫廊負責人、著名收藏家弗蘭克雷曼說:“剛聽說要舉辦這樣的活動,我一秒鐘都沒有猶豫就興奮地答應下來。藝術與葡萄酒是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兩個組成部分。我很高興,如今能用這種感性的方式將兩者完美結合起來”。
VDP知識連接:
“百年來出自最佳產地的最佳葡萄酒”。在這一宣傳口號下,擁有VDP頭銜的葡萄酒商將在2010年迎來他們的百年慶典。VDP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頂級葡萄酒酒莊聯合會,成立于1910年。百年來該協會一直致力于維護精品葡萄酒釀制者、產地與品質的鐵三角關系,在德國葡萄酒文化史上創立了一座豐碑。今年該協會旗下200家葡萄酒廠成員將在德國以及德國頂級葡萄酒產地慶祝協會的百年誕辰。
德國頂級酒莊協會(VDP)簡介
200家來自全德國的葡萄酒莊使用共同的標志:酒瓶口帽上的雄鷹徽章莊嚴保證頂級葡萄酒的高貴品質
這一徽章不僅保證瓶中之物出自德國最著名葡萄酒莊的優質葡萄美酒,并且一定程度上激發了葡萄酒愛好者與專家們的好奇之心與探秘的興趣。德國頂級酒莊協會(VDP)的金字招牌及其按照嚴格標準遴選出的會員酒莊,使得該會標如今成為葡萄酒最佳品質的有力保障。他們強烈反對全球化背景下在葡萄酒內任意添加輔料、大量出產廉價人工葡萄酒的行為。這是一個對葡萄酒傾注全部熱情的聯盟,只出品最好的佳釀。他們四處尋覓適宜葡萄栽種的最佳地理環境,無懼礫石遍布的土地或是陡峭險要的斜坡,通過艱辛的勞作才取得豐收的佳果,讓葡萄酒成為生活的樂趣。既有令人膜拜的頂級葡萄酒也包括值得信賴、屢獲殊榮的優質葡萄酒——葡萄酒徽章象征著這兩者的完美享受,再沒有比這更好的品質印章了。
協會的任務
· 維護德國數百年的葡萄酒歷史與文化
· 持續改進會員酒莊的葡萄酒品質
· 推動合乎自然規律的葡萄種植方式
通過以下措施實現這些目標:
· 繼續修訂品質標準與產品準則,開展自我監控與經驗交流
· 為會員提供產品技術與企業經營咨詢
· 促進整體與天然葡萄種植區域的研究與科技
· 計劃、組織共同參與的活動,特別是葡萄酒品酒會、葡萄酒推廣活 動以及有針對性開展國內、外公眾推廣項目
· 與葡萄酒行業其他協會機構展開合作
· 舉辦各種類型的葡萄酒文化活動
在葡萄雄鷹的標志下
頂級葡萄酒莊協會所折射的德國葡萄酒發展簡史
1910年:德國天然葡萄酒拍賣商協會(VDNV)成立
1910年11月26日,四個地區協會共同創建了德國天然葡萄酒拍賣商協會:“萊茵高葡萄酒莊協會(成立于1897年),“萊茵-黑森天然葡萄酒拍賣商協會(大約成立于1910年)”,“特里爾·摩澤河、薩爾河與魯汶河葡萄酒莊協會(成立于1910年)以及“萊茵蘭-普法爾茨天然葡萄酒拍賣商協會(成立于1908年)”
背景:
用糖水“改善”葡萄酒以及用不同來源與標志的葡萄酒制作調和酒在當時的釀酒行業中廣為流行。因此“天然葡萄酒拍賣商”站出來,要求實現“葡萄與葡萄酒非職業性的收購以及保證葡萄酒絕對的純凈度和正宗品質”(萊茵高),要求設立確保產品品質的規章制度,利用葡萄種植區內的最佳地理位置,以及促進與保護“天然純凈”無添加葡萄酒(普法爾茨)的完美品質。
對于著名的葡萄酒莊來說,舉辦單獨的葡萄酒拍賣會是銷售高級葡萄酒(酒桶裝)的常規渠道,葡萄酒經紀人與經銷商必須親自前往拍賣會舉辦地。因此1910年的這一聯合為地區拍賣財團安排了銷售日程,并且避免VDNV成員在競爭經紀人與經銷商過程中互相傾軋、過度競爭。同時拍賣條件也變得更加溫和。
20世紀初“天然葡萄酒拍賣會”上,“原裝” 葡萄酒成交價格是所有德國葡萄酒中最高的,這對于整個葡萄酒貿易也產生了極大影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1921年:百年一遇的豐收成為“應急儲蓄款”
即使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葡萄酒拍賣也照常舉辦。1921年是收獲優質葡萄的杰出年份,拍賣業績由于貨幣迅速的貶值銷售勢頭才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在隨后的經濟危機中這批葡萄酒還被被作為“應急儲蓄款”而變賣出售。
1926年:葡萄雄鷹誕生
VDNV正式注冊登記并且為自己設計了一個“注冊商標”:葡萄雄鷹。與木塞烙印一起作為葡萄酒自然純凈的品質保證,并成為國際通行的德國頂級葡萄酒認證標志。
1926年4月1日,成為VDNV六大地區協會,216個會員(包括普法爾茨協作社)的規定活動日。這些會員酒莊經營著近3600公頃的葡萄園地。納厄河與巴登地區協會以及天然葡萄酒拍賣商協會首次加入。
在經濟危機中,無數VDNV的會員相繼離開,為了繞開拍賣會為經銷商提供桶裝以及瓶裝天然葡萄酒,并且能夠在自己的名下推銷“改良”過的葡萄酒。
1930年:一部新的葡萄酒法規面世
1930年頒布的葡萄酒法規確立了天然葡萄酒的概念并且說明了頂級葡萄酒頭銜的意義。
1933年:希特勒當權——貿易的崩潰——VDNV成為帝國營養處編制下成員
在希特勒被任命為帝國總理之后,德國葡萄酒種植區內身處各個職位的猶太葡萄酒商全都受到排斥,因此高級葡萄酒最重要的銷售渠道之一被切斷了。在組建帝國營養處的過程中,幾乎所有葡萄酒相關組織都被陸續解散。唯有VDNV保持了法律上的獨立性并且只是從屬于帝國營養處名下。1934年末,“呂德斯海姆縣鎮農民領到以及黨團同志雅克布·維爾納(Jakob Werner)接受帝國營養處的任命,成為VDNV的主席”。 1935年頒布的新規章宣布VDNV正式歸屬帝國營養處,但這對于協會的行動沒有任何形式的影響。VDNV還成功阻止了在協會章程中增添一篇反猶的章節。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年12月,特里爾“大圈”最后一次舉辦葡萄酒拍賣會。戰爭毀滅萬物本性在葡萄種植面前也沒縮回它的魔爪(建筑、葡萄山)。直到1948年貨幣改革后西方占領區內的局勢才逐漸正常化,葡萄酒貿易也回復正常。
1949年“VDP復興”
早在聯邦德國成立之前,特里爾以及萊茵高地區就已經舉辦了第一批葡萄酒拍賣會。頂級的優質葡萄酒賣出了高價。德國天然葡萄酒拍賣商協會開始重新構建。來自普法爾茨的阿爾弗萊德·比爾科林(Alfred Bürklin)博士成為VDNV主席(至1967年)。
VDVN葡萄酒莊(名譽)業主重新在葡萄種植協會中擔當起職務:瑪圖施卡-格萊芬克勞的理查德爵士(萊茵高) (Richard Graf Matuschka-Greiffenclau)[1950 – 1964德國葡萄種植協會主席],隨后是巴登的內維伯爵(Freiherr von Neveu)[1953 – 1964巴登葡萄酒種植協會主席],普法爾茨阿爾貝特·比爾科林(Dr. Albert Bürklin)博士[德國葡萄種植協會副主席] ,摩澤維爾納·特瑞爾(Werner Tyrell)[德國葡萄種植協會副主席],萊因哈特·穆特(Dr. Reinhard Muth)[德國葡萄種植協會主席]。在隨后的若干年中,這種雙重職務的情形卻導致了緊張局勢,因為德國葡萄種植協會在政策規劃實施上,越來越關注那些普法爾茨VDNV行列之內協作社的利益。
面積分布:萊茵普法爾茨:2500公頃,萊茵高——542公頃,巴登:383公頃,摩澤-薩爾-魯汶-271公頃,萊茵黑森194公頃。
1955年:第一屆頂級葡萄酒拍賣會——葡萄酒商合作社成員關系的終結——法蘭肯天然葡萄酒拍賣商協會的成立
VDNV第一屆頂級葡萄酒拍賣會在威斯巴登的療養院舉辦, VDNV法蘭肯(不包括摩澤-薩爾-魯汶)分會也同時在此成立。其余幾次頂級葡萄酒拍賣會分別在1969, 1974, 1978, 1981 (s.u.), 1985, 1991 以及1997舉辦。瓶裝酒拍賣會成為經常舉辦的活動。根據協會章程規定,“協會成員只必須利用自己種植收獲的葡萄采用純天然手法釀制天然純凈的葡萄酒,并且在天然純凈的狀態下拍賣或出售這些產品。”這就意味著葡萄酒農合作社成員關系的終結。
1958:質先于量
經濟奇跡使得市場對那些廉價、味甜的“大眾葡萄酒”需求不斷增強,這導致了“天然葡萄酒拍賣商協會采取“緊急措施”。 作為史上特例,成員被允許出售“改良”過的葡萄酒。協會內部引入第一批質量監控體系,同時會員有義務,在葡萄山的開墾、葡萄種類的選擇以及酒窖的設置上遵照天然葡萄酒釀造的傳統程序進行。特里爾“大圈”取消了定期舉辦的早春葡萄酒拍賣會。1959年豐收年使得天然葡萄酒拍賣商協會重新回歸西方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利堅合眾國。
1962年面積分布:萊茵普法爾茨:1455公頃,法蘭肯 479公頃,萊茵高——474公頃,巴登:383公頃,摩澤-薩爾-魯汶-260公頃,萊茵黑森177公頃,巴登-82公頃。
1967:天然葡萄酒的終結
德國葡萄酒協會內部關于新葡萄酒法案的協商,目標在于立法禁止“天然”的概念。盡管在場的VDNV會員勢力強大,他們申請保持“天然葡萄酒”這一概念的提案最終還是被否決了,這一概念與創意無可挽救。根據1967/1971年新頒布的葡萄酒法規, “頂級優質葡萄酒”體系取代了原先“天然葡萄酒”的概念。
1971:議事日程唯一項目:解散協會
取消“天然葡萄酒”動搖了VDNV的存在根基。在這一背景之下,VDNV主席沃爾夫岡·米歇爾(Wolfgang Michel)邀請來自摩澤-薩爾-魯汶、萊茵高、萊茵黑森、萊茵普法爾茨,巴登與法蘭肯地區的僅存的75個成員酒莊前往威斯巴登舉行一次會員大會。唯一的議事日程項目就是:解散協會。Heyl zu Herrnsheim酒莊業主彼得·馮·威瑪恩(Peter von Weymarn)用一翻充滿激情的演說最終制止了該傳統協會的解體。威瑪恩與米歇爾從而獲得新的任務——考察、尋求協會繼續存活的機遇。他們的研究結果是:一處新據點,一個新名稱(德國頂級葡萄酒莊協會VDP),一部新規章,一位新主席,(彼得·馮·威瑪恩,尼爾施泰因),同時對申請入會的酒莊身份審核更加嚴格,入會條件進一步提高。
1972年納厄重新回歸,符騰堡自發組織成立分會
VDP納厄分會重新建立,并且參加了聯邦協會。緊接著是符騰堡VDP分會,于1975年成立。
1973年:美因茨葡萄酒交易所成立
在彼得·馮·威瑪恩的領導下,“美因茨葡萄酒交易所”面世。它將取代重要性日益減退的葡萄酒拍賣會,老客戶以及VDP成員在每年早些時候就被撮合到一起。1973年,10家萊茵黑森的葡萄酒莊在美因茨選帝侯宮殿承辦了首屆葡萄酒交易會。同時葡萄酒交易會也成為德國頂級葡萄酒的專業博覽會,在這一葡萄酒交易盛會上,將近200家VDP酒莊中的150家每年都融入到國際葡萄酒專業世界中。
1978年:瑪圖施卡-格萊芬克勞的埃爾文伯爵(Erwein Graf Matuschka Greiffenclau)成為VDP主席
瑪圖施卡伯爵成為在國、內外推廣德國頂級葡萄酒的大使,并且開發了葡萄酒與膳食之間聯系的新領域。
1981年:頂級葡萄酒拍賣會
在大眾葡萄酒以及甜葡萄酒風靡于世,勢頭達到最高潮時,VDP于1981年11月19日在美因茨萊茵高德大廳再次舉辦了一屆“德國頂尖葡萄酒拍賣大會”。在紀念文章中,VDP強調了德國葡萄酒品質與地理位置的關系并呼吁保護傳統葡萄產地。
此時協會旗下有161家會員酒莊,擁有2575公頃的葡萄種植面積。
1982:目標達成
1982:目標達成
VDP的成員在協會內部約定遵守較高的品質標準。其中規定提高頂級葡萄酒的最少果汁含量,并且所有會員酒莊有義務在產品上加印葡萄雄鷹標志。面對會員屢獲佳績之勢,VDP更是要求他們對生產者灌裝以及酒窖葡萄酒之間進行嚴格的區分。高級與頂級葡萄酒的市場推廣要求德國頂級與高級葡萄酒莊協會重新更改名稱。
1985: 重新贏得國外市場——新入會:VDP巴登與VDP萊茵中部地區
一些地區協會定期出現在重要的國外市場上展示自我,如倫敦葡萄酒品酒會等。1987年,巴登以及萊茵中游地區部分期待大展宏圖的葡萄酒莊加入了地區協會,使得他們在VDP的數量增加至9。
1991年:開創新紀元
隨著瓦爾豪森薩爾姆-達爾貝克普林茨酒莊業主米歇爾·普林茨(Michael Prinz zu Salm-Salm)被選舉為VDP主席,德國頂級葡萄酒莊協會的歷史進入一個新紀元。普林茨采取的新戰略引領VDP邁向成功的黃金時代,成為德國葡萄酒釀造業的頂峰,并在國際上與世界范圍內最好的葡萄酒莊并駕齊驅。VDP一開始就制訂了嚴格的生產準則(產量限制、提高果汁含量、市場影響規則、在酒瓶焦帽上蓋印協會徽章),通過定期的企業監控加以監管,推行合乎自然規律的葡萄種植等。
毫無商量余地的品質追求導致無數酒莊退出:在薩爾姆成為VDP主席伊始,旗下擁有161家酒莊,到2010年陸續有73家企業退出協會。然而在同一時間段內又有總共108家酒莊入會。2010年VDP企業達到196家。
1994年:萊因哈特豪森會員大會
VDP實施自我限制,并從德國葡萄種植協會中“分離”。VDP酒莊業主一如既往地查找德國葡萄酒法規不健全部分通過自我限制進行更正。他們投票表決放棄使用令人迷惑的大型產地標志,要求通過手工采摘葡萄對原料進行嚴格遴選。VDP決定制訂出獨立的葡萄種植區域位置分級模式。并且在與德國葡萄種植協會產生眾多分歧之后決定退出該協會。
1996年:保護留給后世的葡萄酒文化遺產
在激烈地討論后,VDP會員通過了“一套在其它葡萄種植國家早就得到認可的葡萄種植園分級體系,為后世保護我們共同的文化遺產”。該體系確立了德國產區葡萄分類的統一分級準則。
2002年:頂級葡萄酒莊的分級法則
在卡斯特爾(Castell),會員投票決定了協會內部的分級系統。以后VDP酒莊將會被分為三級酒莊(Guts- und Ortsweinen)、二級酒莊(Klassifizierten Lagenweine)以及一級酒莊(Grossen bzw. Ersten Gewächsen)。這是一套利用來法國以及德意志葡萄種植傳統中最佳元素組合起來的新標準。仿照波爾多地區的規定,印有葡萄之鷹的酒瓶焦帽象征著葡萄酒莊的分級:與勃艮第的地區分級類似,在瓶頸上印有“1”與葡萄圓點標志的徽記象征著一類地區出產的最高級別葡萄酒,根據德國標識法在瓶身標牌上標出產地、葡萄種類以及級別(可選)。
2006年:展望“2015”
馬里恩塔勒(Marienthaler)決議標志著頂級葡萄酒莊分級道路上的另一座里程碑。“第一產區(Erste Lage)”作為適用于所有地區的統一分級概念被確立下來。這使得余甜葡萄酒(restsuess)被納入VDP分級系統。決議還規定頂級葡萄酒并需依法采用全汁干釀技術。如果大規模釀造此類葡萄酒,需要在葡萄汁含量上嚴格遵循法律的規定。對于頂級葡萄酒莊種植土地使用采取嚴苛標準的決議將通過一段過渡時期直至2015年最終落實。
決定放棄著重榨汁、熟成的流程:每個瓶頸焦帽上的VDP之鷹象征著深受優質土壤滋養、手工釀制的葡萄美酒。
2007 :一位新主席
來自A. Christmann Gimmeldingen酒坊的施泰芬·克里斯特曼(Steffen Christman)成為米歇爾·普林茨的繼任者,當選為VDP的新任主席。
2010:在葡萄雄鷹的徽章下——回顧VDP的百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