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古長城遭肆意破壞 文物保護面臨尷尬與困惑
- 時間:2010-08-07 22:00:39 來源:網絡 作者:愛旅行網
寧夏古長城以其數量之多、分布之廣及修筑年代跨度之大而享有“長城博物館”的美譽。就是這些擁有極大文化、歷史、建筑、藝術、軍事價值的寧夏古長城,在當地卻被“開腸破肚”。古長城肆意被破壞的背后,文物保護部門面臨諸多尷尬與困惑。
寧夏古長城保護困局
2008年5月1日,趙實騎著自己的三輪越野摩托車,載著兩位從西安來的朋友,越過黃河,風塵仆仆地奔赴距離銀川20余公里外的橫城長城老龍頭段。
距離老龍頭以北兩公里外,有趙實去年新發現的一段長約4公里的野長城。
今年45歲的趙實,是位納西族漢子,早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中文系。他是位戶外登山運動的愛好者和業余的長城考察勘測者。
他發現的這段長城,官方的文獻里沒有記載。初見時,它僅有時隱時現的兩米多高的土墻,由黃河東岸綿延向東4公里,再連接上河東墻長城。
去年看見的墩臺(又名烽火臺)高約5米,直徑達10米,雖然歷經500年的風雨剝蝕,但依稀可以窺探其當年的雄姿。
但那天,趙實騎著摩托車順著公路穿過河東墻長城逾四五公里,依然不見那段野長城。趙實隱隱約約有種不祥的預感:這段長城又被破壞了。
“長城在我腦子里就是活的地圖坐標,我不可能記錯路的。”趙實說。
他帶著朋友又折回頭,在一條新拓寬的鄉村土路邊,終于發現了殘存的長城土墻:墻體一邊被取土修路,一邊被挖成水渠。
趙實當時就蒙了。
“當時胸口悶得就想喊出來,回家想寫文章揭露出來,可是誰會理你?大家都麻木了,看到長城被破壞都已見怪不怪。”
這個身材魁梧面容黝黑的西北漢子,坐在《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面前,不住地搖頭嘆息,眼睛里透露出焦慮與無助。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