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久久精品视频-日韩久草视频-日韩久草-国产成人短视频-国产成人调教视频在线观看

  • 圣米歇爾山游記

  • 時間:2010-07-28 16:30:18  來源:愛旅行網  作者:愛旅行網



從巴黎出發——Montparnasse車站有火車至Rennes(雷恩),Rennes火車站出口有大巴車直達。大文豪雨果曾說:“圣米歇爾山對法國如同大金字塔對埃及一樣重要。)而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沒來過圣米歇爾山就不算到過法國。為什么圣米歇爾山 (Le Mont-St-Michel) 令人如此心馳神往?當然是由于除了其美麗的建筑和其悠久的歷史, 還有那神秘的有節奏的潮漲與潮落,日出與日落, 紅嘴鷗的鳴叫, 還有那長滿草的細紗……人們喜愛圣米歇爾山, 卻不能對其周圍的一切視而不見。巖石與海灣是連成一體的。這就是為什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它們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
    
圣米歇爾山 (Le Mont-St-Michel) 是一個方圓 900 米, 高 80 米的花崗巖島, 通過一個于 1877 年修建的堤壩與大陸相連。海灣已經部分填滿, 圣米歇爾山周圍通常是被廣闊的沙灘所包圍。在海水潮夕的作用下, 河水的入海口總是發生遷移,比如: 賽河 (la See), 賽律納河 (la Selune) 和古埃斯儂河 (le Couesnon) 河流入海口。古時,這里是凱爾特人祭神的地方,公園8世紀,圣米歇爾神父在島上最高處修建一座小教堂,奉獻給天使長米歇爾,成為朝圣中心,故稱米歇爾山。公元969年在島頂建造了本篤會隱修院。1211-1228年間在島北部又修建了一個以梅韋勒修道院為中心的6座建筑物,具有中古加洛林王朝古堡和古羅馬教堂的風格。島上還現存有11世紀羅馬式中殿和15世紀哥特式唱詩班席,13-15世紀的部分城墻和哥特式修道院圍墻等。
     
圣米歇爾山經大自然的造化,使它本身就是世界的一大奇觀,而山上的古跡修道院和大教堂則在基督教徒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圣米歇爾大教堂的建造,從1017年投下第一塊基石到1080年落成,持續了60多個春秋。教堂分祭壇、耳堂和大殿三個部分。由于高低不平的山頂無法提供寬闊平整的地基,人們便沿山坡修筑了幾處建筑使教堂修建在同一個水平面上。大教堂呈十字形,而祭臺、耳堂和大殿下的墓穴或祈禱間實際上也成了羅馬式建筑工藝的杰作。教堂的正面是建有三扇拱門的大門廊,從門前的平臺上即可俯瞰大海。教堂集羅馬與哥特建筑藝術于一身,大殿為典型的羅馬風格,其穹頂的開間多達7道,兩側的拱門式長廊之上的樓廊砌有羅馬式的拱窗,以保證教堂的通風與采光。與大殿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那哥特式的三層圓形祭壇,祭壇周圍的回廊不帶祈禱室。這種教堂的風格在諾曼底一帶很有代表性,曾經風靡一時。就中世紀的水平而言,圣米歇爾山大教堂頂部開間的勻稱布局與頗具立體感的垂直分隔、大殿與耳堂之間寬大的連拱,以及樓廊上飾有雕刻物的門窗,都展現著建筑師們獨具匠心、巧奪天工的造形藝術水準,也為后人留下了一筆豐富的文化遺產。大教堂建成以后,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朝圣者,把對大天使圣米歇爾的崇拜推向了巔峰;圣米歇爾山也更是披上了神奇的面紗,在諾曼底無數教徒的嚴重無異于東方的耶路撒冷。由于圣米歇爾的無限感召力,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它一直是這一廣大地區行政管理與精神統治的支柱。從13世紀開始,法蘭克王國的王權得到了加強,加佩王朝的腓力二世在教士們的鼎力支持下,開始了統一國家的征伐和加強中央集權。圣米歇爾山修道院因為新文明的介入而迅速發展起來。在不到25年的時間里(1204-1228年),人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大興土木,最終形成了當今“西方奇跡”的宏偉規模。修道院雖然經諸多建筑師設計,但依然保持著樸實無華、古色古香的格調,令人無處不感受到本篤教徒那靜思冥想、嚴苛簡樸的苦行僧生活。
     
整個修道院分為3層,被一堵高墻隔成兩部分,共有6座建筑物。修道院的公共入口在東南角,接著是接待室和食品儲藏間。二層有一間帶有兩個壁爐的會客廳,會客廳頂部也顯示出非同一般的氣魄,呈寬闊的穹頂形,并有交叉拱肋加固;另一間結構相同的屋子專供修士們從事謄寫手稿等腦力勞動,以及冬季取暖,相傳路易十一確定了圣米歇爾山的神品級別之后,這座大廳便更名為騎士殿。在修道院的第三層,與修道士的用膳室緊緊相連的,便是那西方奇跡的精華所在,即內院及其回廊。它們被二層的花崗巖墻垛或巨型石柱支撐著,近看恍若鑲嵌于大教堂之上,遠眺則猶如懸浮于天水之間,其景致之壯觀,好似天上庭院。與內院相映成趣的回廊又是中世紀建筑藝術的精品,其圓柱看似纖圓脆弱,但實際上它們卻支撐著回廊那專看風景的頁巖大屋頂。廊柱的排列錯落有致,其梅花形的格局使柱頭是對角拱頂的臺基,從而形成了柱林之上的連拱廊。如此廊中有廊的布局,足以反映出設計者的聰明。內院與回廊面朝大海,背靠教堂的北大殿。這里是修道院最隱秘的地方,外人不允許越雷池一步,只有修士們才有資格自此拾階進入,而今游客們卻可以隨意進出,欣賞這里的隱秘與美。
     
圣米歇爾山所處的圣馬洛灣以漲潮迅猛聞名遐邇,最高潮與最低潮時海平面的落差高達15米。由于海灣深水區不多且底部平坦,退潮時大海距離岸邊有15至20公里。通常漲潮的速度相當于一個人的步行速度--每小時4公里,順風時速度則增加到每小時30公里。因為圣馬洛海灣潮水如此"善變",流傳著許許多多可怕的故事,比如,會追趕騎士的漲潮,在巨大的流沙中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的滿載貨物的馬車,陷入淤泥不能自拔而悲慘死去的旅人,等等。據說在1337年至1453年的英法百年戰爭中,曾有119名法國騎士躲避在修道院里,依靠圍墻和炮樓,抗擊英軍長達24年,靠的就是它的天險,每天作戰就只要守住半天,當潮水上來時,敵人就不敢再犯,而使得守軍得以休養生息。潮水落差巨大,漲潮時速度驚人,如今,許多游客就是沖著這潮汐的聲勢而來。過去,整個島嶼曾被海潮淹沒過,許多來此朝拜的人因此而喪生。在島的入口處,設有海潮漲落的時刻牌,漲潮時不允許游客到海濱游玩。最大的海潮到來時,退到18公里之外的潮水,會以極其迅猛的速度奔涌而來。很多年來,漲潮時再也沒有淹沒整個島嶼,不過,如果有一天曾淹沒西西森林的海嘯再次奔涌而來,或許會再現昔日的景觀。
 

網友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愛旅行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