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巴黎協和廣場
- 時間:2010-07-08 16:52:56 來源:愛旅行網 作者:愛旅行網
在杜樂麗花園、香榭麗舍田園大道、協和大橋、王室街和法國海軍總部環抱之中的協和廣場是法國十八世紀啟蒙運動時代巴黎最為雄偉壯麗的建筑,是巴黎最美麗的大廣場之一。
協和廣場是在十八世紀由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五(Louis XV)下令營建的,史稱路易十五廣場,是為了向世人展示他的集權統治以及皇權的至高無上,但在之后的法國大革命時期它又被法國人民當作展示王權毀滅的舞臺,在此上演了一出出 廣為世人所知的人間悲劇。廣場面積共計84000平方米,整體呈八邊形,周邊修筑了寬闊的護渠和欄桿,并在廣場八個邊角上共設置了八座哨所,當時國王路易十五的雕像就堅立在廣場正中央。在這里建筑師考慮到東西縱向景深以及杜樂麗花園與香榭麗舍大道的連貫性,因而一改以往王室廣場四周封閉的模式。協和廣場一直象個上演真實歷史劇目的大舞臺。曾經,人們來這里是為了觀看大革命的恐怖屠殺,現在,人們來這里則是為了感受歷史發展,體味都市變遷。站在廣場的中心放眼寬廣的香榭麗舍田園大道,您可以一眼望到路盡頭的凱旋門和路兩邊著名的瑪德蓮教堂(la Madeleine)和波旁宮(le Palais Bourbon)。
廣場名字的由來在1763年這個廣場舉行落成典禮時它的冠名是“路易十五廣場”,后來的恐怖統治時期被改名為“革命廣場”,1795年再易其名為“協和廣場”,取意“全國各族和諧、融洽、具有凝聚力”。1814年再次被改回“路易十五廣場”。1826年更為“路易十六廣場”,1830年路易·菲利普(Louis Philippe)時代它又重新恢復為現在的名字:協和廣場。
廣場四周有以下建筑:馬利的駿馬(Les chevaux de Marly):矗立于香榭麗舍田園大道入口的這座雕像是由雕塑家庫斯圖(Coustou)最初為太陽王路易十四位于馬利樂華的離宮花園所雕造的。噴泉:在1835至1840年之間,協和廣場上又被添置了兩個場景宏大的噴泉和一些裝飾華麗的紀念碑。紀念碑以船首圖案裝飾,是巴黎城的象征。兩個噴泉則是著意體現當時法國高超的航海及江河航運技術。在廣場的四面八方分別矗立著八個代表19世紀法國最大的八個城市的雕像,他們分別代表了馬賽(Marseille)、里昂(Lyon)、波爾多(Bordeaux)、南特(Nantes)、魯昂(Rouen)、布雷斯特(Brest)、里爾(Lille)和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 埃及方尖碑(L'obelisque de Louxor):廣場正中心矗立著一座高23米,有3400多年歷史的埃及方尖碑,這是1831年由埃及總督穆罕默德 阿里(Muhammad Ali)贈送給法國的,碑身的古文字記載著古埃及拉美西斯法老的事跡。
交通:乘坐地鐵1線、8線及12線在Concorde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