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斯布魯克:5歐元,5小時
- 時間:2010-07-08 16:39:30 來源:愛旅行網 作者:愛旅行網
錯過了因斯布魯克,也許你就錯過了真正的奧地利,錯過了一次讓自己怦然心跳的感覺
——作者題記
如果不是我的合理性建議,如果不是我們堅持不懈的游說,那么我們只能和因斯布魯克──這座奧地利非常美麗且精致的小城擦肩而過了。
脾氣固執的前南斯拉夫籍司機雨果是一個很講原則的帥小伙,他總是中規中矩,該工作的時侯一絲不茍,該休息的時侯一下子就沒了人影。當初在柏林他因為有人遲到十來分鐘就一臉嚴肅較真起來,著實給我們一個下午陰沉的臉色。我的同伴說要不是看到他一個人在德國孤苦伶仃的份上,真想狠狠揍他一頓。我只能好言相勸并友情提示:千萬別得罪司機,我們的性命在他手里啊。后來我憑借并不流利的英語和張牙舞爪的手勢漸漸和他混熟了,才逐漸發現他可愛的一面,他開始時常會對我們憨笑,偶爾還會象小孩子一樣扮鬼臉。
因斯布魯克境內是我們從威尼斯到慕尼黑的必經之路,按照原先既定計劃的路線,我們只是路過她的邊緣地帶。這讓我很不情愿,之前已經保留到我大腦的西行資料頑固地浮現出來: 因斯布魯克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建立于1239年。如同奧地利的音樂一樣,這座坐落在阿爾卑斯山谷之中的美麗小城同樣是世界知名的,她因曾經于1964年和1976年先后兩次成功舉辦冬季奧運會而載入了世界體育盛會的史冊。當然,最重要的是她有奧地利最著名的特產──迷人的風景,清澈的茵河在她的旁邊靜靜流淌,河岸延伸到山上是層層疊疊的森林,這個季節應該是呈現出各種各樣斑斕的色彩,遠處是常年積雪的阿爾卑斯山山脈。無論是在因斯布魯克的哪一個角落,都能見到白雪覆蓋的山巒,非常賞心悅目。此外,她還是著名的“施華洛士奇”奧地利水晶原產地。
沒有人懷疑我的記憶,沒有人不因此動心,就連地陪老陸也一愣一愣地證實了我的說法。于是,大家的積極性逐漸形成了可行性:如果我們早點出發,我們至少可以在因斯布魯克爭取到5小時的逗留時間,而這些時間對于一個歐洲小型城市走馬觀花似的認知,應該也是夠用的。
雨果也不再那么固執了,自從關系混熟后我們還經常聽到他爽朗的笑聲,他在講他那多災多難的國家時所流露的幟熱情感讓我們動容。愛國原來是一種多么驕傲的自信啊。后來,我們的計劃他并沒有堅定否決,再后來,他為我們的熱情感動了,他不再堅持說我們隨意的改道可能給他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為此,我們每人心甘情愿付5歐元作為tip。
我們繼續威尼斯的好運,陽光繼續燦爛著,一路的陽光和心情非常的合拍,沿途美麗的風景讓我忘記坐車的疲憊。有趣的是,如老陸所言,進入奧地利境內兩邊的景物明顯秀麗起來,連山坡的植被和色彩也比意大利那邊豐富多了。
我們是中午12點多和因斯布魯克面對面的,車子環山而下的時侯透過右側車窗剛好就可以看到樹影婆娑中的小城全貌。這座小城比我想像中更加別致美麗,我更鐘意的還有她那鮮明的色彩,那也正是攝影人所偏愛的。因此,僅僅一眼,這座小城就是我所不能忘懷的。
因斯布魯克和歐洲其他小城類似,走著走著就不知不覺地走進她的歷史。數百年前也是現在的模樣嗎,中世紀城市的容貌幾乎沒有太大的修飾和變化,狹窄的小街、巴洛克式的大門、文藝復興式的連拱廊、哥特風格的樓房鱗次櫛比。而街上的行人,他們的步履是那么緩慢放松,他們的笑容怎么可以那樣安祥而舒展,就連招呼,也紳士般優雅。我突然想我能習慣于阿爾卑斯山下小城安靜的日子嗎?也許,他們不是在“過”生活,他們的生活應是象茵河一樣緩慢“流淌”著,從嬰兒到耄耋老人,因斯布魯克人好像就這樣慢悠悠、笑著過了一生。這和意大利、法國的小城是那么的迥異,依然是那深遠的歷史,依然是那狹窄古老的街道,依然是巴洛克風格的建筑和教堂,但那里的城市給人的感覺是雜亂喧囂,那里的人們總是行色匆匆,給人感覺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匆忙的過客。
走到弗里德里希大街,發現游人聚集得越來越多,大街盡頭是城市最著名的景點“黃金頂”,據說當年馬克西米利安大帝為觀看廣場舉行的儀式,于1494-1496年所建,它是因斯布魯克的標志。樓頂使用了2657枚金泊,富麗堂皇,在陽光下光芒四射,十分耀眼。在那里,幾乎所有游人都和我一樣,仰望、驚嘆,再仰望、再驚嘆。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一樣有擁有它的一瞬間非分之想呢。數百年前,當意大利商人歷盡千辛萬苦登上阿爾卑斯山眺望時,如果能夠看到一個金頂屋在遠處閃閃發光他們就會歡呼雀躍:奧地利到了!如今金屋頂依然光新閃亮,今天的因斯布魯克人依然鐘愛他們的城市,為它的存在而驕傲。
我總覺得自己是不適合喧鬧的地方,一個人憑著感覺沿著小巷走到茵河邊,我真的就看到遠處的雪山了。我甚至越過欄桿貼近河床,我只是為了更真切聽聽河水流淌的聲音,用手撫摸感知流水的溫度和速度。此時初冬的陽光越來越柔和籠在身上,暖和極了。真想有更多的時間呆在這里,好讓自己可以背著雙手悠閑慵懶地走來走去,無關時間,無關歲月,無關我不舍離去的憂傷。
離開的時間是既定的,反正多幾個小時同樣不夠用。參觀施華洛士奇水晶博物館是另外一個安排,感覺離開小城后不久就到了那個叫瓦滕斯的美麗山村。小村里有一座別具一格的巨人形象,這是一座用無數水晶堆砌的“現實存在的童話世界”。水晶世界的入口處叫做“夢幻的藍色”,確實是那種能讓人產生無限美好遐想的藍色。持卡進門,我們仿佛真的走進了夢幻之中,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撲朔迷離,似夢似真。據說這里面許多的水晶制品是出自世界著名大師們之手,琳瑯滿目,晶瑩剔透,令人眼花繚亂。遺憾的是一個大師得名字我都回想不起來。
我比別人更早逃了出來,不是我不喜歡水晶,我只是為了有更多的時間感受外面的陽光。而事實上,在這個陽光暖暖的初冬下午,我看到大人、小孩、小狗一起在陽光下嘻嘻哈哈歡快游戲著,我看見陽光下一排高大整齊劃一的樹在透亮的光下形成整齊的影子,我看見有人在遠處散步有人在跑步,我看見停在路旁的車上有人懶洋洋享受陽光有人到來有人離去,我看見陽光一點一點從山坡的漂亮房子慢慢地走過,我看見有架飛機飛越雪山時留下長長的尾巴……我居然看見有月亮爬到雪山的上面。后來,我們上車,我們在車上面對著正前方還不夠透明的圓月,心里默念,下一站──慕尼黑……
初冬的歐洲暮色來得特別早,才5點多,天色竟暗了。